服务热线:400-123-4567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公司新闻

bob手机网页版登录入口环境工程就业前景?

时间:2023-04-10 00:23:08 文章作者:小编 点击:

  最近划水无事,跑去投了一波简历,本着少跳槽多试面的信条,收获到了许多的面试。

  因为教育背景是环境专业且学过西方碳核算,生命周期评估等学科,所以这次就毅然尝试一下碳排放。在与对方公司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国内的碳排放行业确实比较混乱。

  一号公司:国企背景 就是前几个笔记中,给我海归硕士,月薪5000的那家。人事号称他们还有补充公积金,碳研究院正在筹备组建中… 主要工作内容是给其他实体企业做碳盘查核查,项目挺多加班加点比较累

  二号公司:上市私企,专门做第三方核查的,也是给实体企业做碳盘查,但是要长期驻厂3个月以上的那种,给的钱20-30w。看起来也是比较累的活儿。

  三号公司:初创企业,10来个人的那种,老板是海外博士干了10多年咨询回来自己干的,title搞很多,名头搞很多虚的,一问公司具体业务就开始画饼,吹水成分太多,又跟高校搭上边互相吹,可以花1-2小时给面试者吹水。

  四号公司:B轮私企,做碳金融+计算机的,ESG数据,碳排放等都做,创始人是米国回来的投行+计算机背景,比较强的拉投融资加实操经验所以还是很推荐的,但是给应届生公司太低了所以价格挺适合本科生

  通过面试官的面试问题,就可以感受到面试官专业知识怎么样,以致于判断这份工作内容是什么。然而,以上几家公司在面试的时候,专业类的问题他们自己都不懂,各种行业项目经验也没有,完全就是基于国内发布的碳中和顶层设计法规文件而推出了业务。我面试过程中,唯一专业的是四号公司,技术人员问到我关于scope三步骤以及LCA ISO体系等专业问题,可以感受到他们确实在用心做一些东西。最后得出结论,国内碳排放咨询公司还处于比较初期阶段,很多规则制度都不规范,国家也只是设定一个大方向,具体的东西没有结构化步骤,不像欧美国家其实已经很成熟了,课堂上就会有结构化实战。如果想入行免不了自我学习,在做项目的过程中自己总结经验,跟着2030/2060的大方向一起成长。

  当然这也只是我个人观点,略带主观色彩。如果有不同的意见,欢迎大家评论指出,谢谢啦。

  首先,环保行业受制于它依托于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发展和政策红利的属性,呈现一定的产业周期性浮动是正常的。

  在目前复杂的内外形势下,传统环保行业依旧有出路,且新型环保业态正在悄然孵化。作为环保人,一味的唱衰没有任何意义,未来机遇与挑战并存,应当努力武装自己,以一专多能的综合素质,拥抱可能到来的行业兴替和变革。

  随着2021年“双碳”口号的提出,掀起带动了新的一轮产业革命,很多传统产业(能源、电力、化工等)纷纷面临绿色低碳转型。

  从环保行业角度整体来看,按照产品生命周期理论,都有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

  传统市政基建类的污染治理型环保项目(如垃圾焚烧、城市环卫、污水处理厂)已经进入了成熟期,如城市污水处理率已经超过90%,基本处于饱和状态,厂站、管网基础项目的土建和设备造价也趋向于透明,项目增量和增速已经明显放缓。

  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离不开污染治理、环境修复、环境建设,这三个部分是互相交叉的,这种“需”与“供”的关系必然是一直存在的,因此环保行业不会轻易衰退。目前我国污染问题已大致得到解决,环境领域专业水平不断提升、综合性企业纷纷登场、政府投入持续增加,但是离实现绿水青山、高质量环境和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

  原中持水务董事长许国栋曾指出:现阶段传统环保行业专业赛道行进大半,新的赛道尚未形成,新一轮发展的基础是社会认知、价值观、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发生变化,这需要社会管理做出改变,才能够产生未来前进的动力,把环境推向高质量发展。

  在这种背景下,目前头部环保行业都在探索的道路上行进,也纷纷喊起了“破局”、“寻找新周期”的口号。可见,传统环保正在向新型环保迈进和转型,而新型环保的业态个人认为目前处在导入期或成长期,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这个也是未来整个行业摸索前进的方向。

  2022年4月14日,四部委印发《深入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要求巩固现有黑臭水体治理的成效,到2025年,县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90%。

  因此,流域河湖水环境治理工作依然还有一段路要走,仅此一点,就需要众多环保人去完成工作。

  黑臭水体尚未完全消除,即使消除黑臭水体后,很多水体依旧为劣V类水质或V类水质,很容易水质恶化出现富营养化,因此在后黑臭水体时代,河湖生态质量的整体提升尚有很大空间。

  因此,这也要求了环保人要具备流域水环境治理系统方案的编制工作能力。现在很多项目都是整体打包,综合性越来越强,企业也纷纷向“环保管家”模式转型。对个人来说,掌握项目整体解决方案的制定和分析能力在今后将会大有用武之地。

  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曾提出,针对城市环境治理,将大力推进城市智慧水管家 和城市综合能源管家,希望通过“两个管家”的融合发展, 共同助力地方绿色发展转型。可见,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愈发重要。

  在专项工作上,生态修复工程的开展也将有一定空间,具体体现在人工湿地(特别是污水厂尾水人工湿地)近年来的增速明显提升。

  文件提出两个可考核的硬目标,即到2025年,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要达到70%,各城市进水BOD浓度高于100毫克/升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规模占比达90%以上。需要注意的是,这两项目标都是难度较大,部分城市需要使劲儿“跳一跳”才有可能够得着的目标。尤其是污水处理厂进水BOD浓度高于100毫克/升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规模占比达90%以上这个目标,对很多南方城市、沿海城市和地下水位较高的城市如果不重视不努力,可能就实现不了。

  这一点在很多大型水务集团的业务布局上也得到了印证,都把污水管网建设项目和运行维护列入了专项工作,如三峡、北控、首创、深圳水务、粤海水务等头部企业纷纷成立了管网业务事业部,释放了城市管网解决方案、管网运维管理、智慧运维分析工程师等岗位。

  方案指出,要对生活、工业、农业污染多领域进行溯源分析,实现系统化源头治理。如此大的力度,排水户+管网+河道水体可谓是上、中、下游全面启动,检测机构的业务量也会增加。在传统检测业务的基础上,污染源头溯源相关检测设备的推广也会带来一些红利。

  与水环境领域交叉较多的,更强调源头减排、水资源收集和回用的海绵城市领域,在2022年4月27日,ZJB同样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明确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扎实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相比于水环境治理,海绵城市强调统筹考虑雨水的留存、利用与排出,统筹解决城市缺水与内涝问题的新理念。

  技术类的如海绵模块技术研发:主要是雨水的滞留、调蓄、净化设施,还有一些绿色生态技术,如人工湿地。工作类型偏具体的工艺方案设计或者现场调试。

  规划设计类的:海绵城市的咨询、规划、设计等,主要工作是城市或区域海绵建设的系统化方案,围绕城市的降雨、供排水情况、管网、下垫面等数据情况,通过MIKE、SWMM、InfoWorks 模型测算雨水径流的控制率、污染物削减量是否满足要求,以及内涝防洪等级和雨水回用量的计算核定等。

  需要强调一点,流域治理和海绵城市的相关设计和技术实施比较依赖水力水质数值的模拟和测算,如果有意从事相关工作的话,需要掌握一些主流的地理和水文模型软件的原理和架构,如GIS、MIKE、SWMM等。

  传统市政领域虽然增量和增速放缓,告别了大跨步建设的时代,但是作为人民大众生活的基本盘,只要环保企业有存量的厂子在运营,就有较稳定的持续运营收入,毕竟所有人都要生活,都离不开供水(自来水厂运营),也自然会排放污水(污水处理厂运营)、产生垃圾(垃圾发电厂)。

  因此,在污水处理费/自来水费/垃圾处理费固定的情况,如何降低成本,提升处理效率和经济效益,将是永恒的话题,这体现在技术革新和管理模式创新上。

  技术革新方面:例如污水处理方向的好氧颗粒污泥技术、厌氧氨氧化技术、精确曝气技术;给水方面,另外一些沿海地区,也在逐步推行高效率的海水淡化技术。

  管理模式方面:在传统的单一厂站运维的基础上,发展到了区域组团厂站的平台化智慧运维管控模式。目前比较热门的岗位有:智慧水务、污水运行模拟模型分析、厂-网-河一体化调度运维管理、厂站区域化组团运营等。

  土壤修复市场体量虽然不如水务领域大,但是近年发展较为迅速。2017—2020 年的逐年变化情况,各年度修复行业启动项目数量分别为 800 个、1468 个、 1698 个、3521 个,项目数量逐年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农用地修复的项目金额占比不足10%,但是农用地类土壤修复工程项目数量占比 42.37%,超越工业场地类项目,成为年度数量最多的项目类型,较 2019 年同期增长282.43%;工业场地类项目数量增长放缓,较 2019 年同期增长8.62%。

  这一段时间俄乌战争爆发的粮食危机也使得未来农用地的修复成为重心。土壤是农业发展的基础,事关民族福祉和美好家园的大事,既要种地,也要养地,因此治理土壤污染,保证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依然有成长空间。

  ①土壤污染调查、监测:土壤环境多层次调查体系的建立将进一步提高土壤环境调查的市场规模。

  ②新型土壤修复技术研发:绿色低碳可持续的修复技术、材料和装备研发与推广,以及修复工程项目实施将成为“十四五”时期修复技术的发展主线。

  ③创新土壤咨询服务和投融资模式:随着政府业主单位逐渐倾向全过程咨询服务模式,将会引进综合咨询服务能力较强、社会声誉较好的企业或单位开展项目全过程管家式服务(水务领域亦如此)。因此,在大型规划院、咨询机构、综合环保公司、综合类的设计院发展空间和机会依然存在。

  规划/解决方案、专项解决方案(分散式污水厂站、管网、生态修复、人工湿地、土壤修复)

  新型污水处理技术、尾水人工湿地技术、海水淡化技术、固废处理技术、土壤修复技术

  关于环保行业的未来,必然是多元化、多专业融合的,也相信不仅仅是环保行业,各行各业的融合趋势已经逐渐明晰。

  环境领域的领军人物中国工程院曲久辉院士也曾提到,污染物的去除不再是唯一目标,通过资源的利用和回收,实现减碳直至碳中和,成为了全球发展目标。环境工程既要为生态保护和修复而服务,又要与生态工程相结合,这就要求环境工程的视野更加开阔,站位更高,尺度更大,服务目标更加广泛。在面对全球环境治理以及全球环境问题的挑战,在国内国外双循环以及国际形势变化的大背景下,环境工程未来发展之路必将体现这个融合,这也给环境工程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上个月刚刚闭幕的“两会”中,作为唯一一位来自创业投资领域的全国政协委员,红杉中国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带来了5份提案,其中有二项与环保产业有关,分别是绿色低碳技术和农业微生物的应用。

  在关于“双碳”的提案中,沈南鹏委员建议要加快绿色低碳科技革命,必须强化应用基础研究和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研发,进一步推进绿色能源、绿色工业、绿色消费等各个环节的重大战略技术研发储备;在关于农业微生物的提案中,他建议从学科研究、应用推广和政策扶持等多维度充分发掘农业微生物的应用潜力,推进高产优质、绿色高效现代农业发展。

  从投资者的角度看,五条提议有二条直接或间接与绿色、环保产业相关,而农业的发展、粮食的安全与土壤修复治理也息息相关,可以说还是很看好行业的。

  可见,从专业领域和产业投资发展的角度,都体现了融合这一点,未来将更看重如何减少现有能源资源的消耗(低碳节能)、在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减少向环境污染排放(污染治理技术更新与迭代带来的技术产品化)及资源的回收利用(如何变废为宝,回馈环境)。这也要求了今后从业人员具备一专多能的综合能力素质。

  技术将再一步进行整合打包,可以预见一场新的技术革命风暴的来临。各类新型技术将以工艺包型的产品涌入市场,进行应用和推广,直接为企业带来效益。

  这点具体表现为,很多头部环保企业做出了探索,纷纷成立了产品部,比如三峡、北控、首创。

  市场上有关的专业技术产品类、工艺包类的厂家也纷纷借势发布各种技术化的产品,如膜组器、菌剂制剂、高效填料、颗粒污泥等。

  业内似乎也已形成共识:污水厂将从一座只确保废水达标排放的污水处理厂逐步转变为若干个更小型、功能划分更细化的资源回收厂。

  以膜为核心,结合其他深度水处理技术(如UV、高级氧化、生物活性炭等)的水回用技术;

  这些趋势预期会随着生物技术和材料科学的进步而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如果研究生阶段做污水处理相关的研究,上述研究内容都是不错的课题方向,有较好的前景。

  固废领域方面,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曾表示,未来 5 年,公司准备把 60% 以上的资源投入到贵重金属的回收利用中去。

  这块目前不用多说也是蓝海,目前可以在智联、猎聘等招聘平台看到海量相关的岗位,而且薪酬也不低,属于一个全新的赛道。

  这类岗位目前很多,主要工作内容为,结合产品生产流程、生产工艺、生产环境等各方面内容,通过碳核算、核查,进行碳评价及规划,以及市场调研分析、研究等工作。主要是根据目前企业的生产状况,计算碳排放量,分析减哪里、减多少,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或改进措施。为企业客户提供碳资产管理、绿色低碳发展、减碳指标分解、建立MRV体系方面的实施方案编制或管理咨询。需要掌握一些碳排放的计算方法和数理模型。

  低碳虽然是一种新型的环保理念,但是传统环保领域(水、固、气)涉及的较少,目前集中在林业碳汇、风电、光伏等CCER和VCS减排项目,现在很多大学也开设了低碳与能源工程交叉相关的新兴专业,如果想介入这个领域的话,需要多储备相关知识,这样才能跑在前面。

  我环工毕业一年,在一家环保公司工作,工资一般,但出差频繁,可以挣补贴。这个专业毕业找工作并不难找,环保公司遍地是,而且这个专业是靠工作经验的,有工作经验了再跳槽工资就高了。最近国家抓环保抓得挺紧,环保公司生意也挺好。

  我想说,喜欢什么就做什么,没必要怕。我刚上大学时也对这专业很没信心,毕业时才知道,车到山前必有路,总会找到工作的,放心去学吧。

  而且还有些建议,专业课以后真的会用得到,尽量好好学学cad,化工原理等。不然等毕业了你还要自学的,呵呵。

  简单分享2个方向吧。去年年底,生态环境部发布《“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其中重点提到温室气体、新污染物监测。加之《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等文件的出台,给了“温室气体、新污染物”前所未有的热度。

  诸如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环科院、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等官方单位的网络学术报告会议上,同样将监测重点和众心放在了新污染物上。

  如果你未来想考公务员或事业编,从事环境监测工作,那么,掌握大气领域中温室气体监测技术和方法,是2030年-2060年监测人员需求红利期前的选择!

  如果想进入高校科研,那就需要聚焦在温室气体减排、控制、污染物削减方向,像是碳捕集与封装技术等,就是另一条发展思路了。

  对于像我这样的,在大学期间无志向于科研,学校出身一般的学生而言,选择走非科研线的“环境监测”方向,成为环境监测人员、大型外企技术应用工程师等更适合。

  温室气体监测,其实是国家对“3060双碳”战略的落地、执行,主要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牵头,制定各类监测标准、方法、技术等,聚焦在温室气体监测技术体系构建、温室气体及同位素监测分析技术研究、排放源和环境空气温室气体自动监测设备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建立、温室气体监测质量控制和量值传递/溯源体系建立等方面。

  开展温室气体监测,获取温室气体浓度水平并以此开展相关研究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支撑。温室气体监测技术方法主要包括非色散红外法、气相色谱法、光腔衰荡光谱法、离轴腔积分系统法等。

  202年下半年,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相继出台多项与温室气体相关的文件,与此同时,很多与碳排放、碳监测相关的疑问也层出不穷,像是:

  温室气体监测方面的技术要求,官方有哪些发布、尚待发布?工业企业、实验室、监测部门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如何选择适合的温室气体监测手段?不同监测手段的原理差异性如何?如何攻关新技术研究的核心难点?碳同位素监测如何持续助力精准溯源?碳监测量值溯源体系是否建立?

  诸如此类问题还有很多,如此多的关注度,侧面印证“温室气体监测”市场需求的火爆!

  2022年3月17日,我在仪器信息网3i讲堂策划“第一届碳排放检测与监测”会议圆满结束,出席人数近千人,似乎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由此,揭开了“温室气体监测”在互联网上科学仪器行业的热度!

  像是光谱、质谱、专用监测仪器的搜索量,在仪器信息网上长期占据榜首!为了兑现直播间里的承诺,2022年底,我又策划了“第一届温室气体监测技术网络大会”,和8位专家一起,我们来寻找答案。

  如果你想考研,可以主攻新污染物,因为系列文件的发布,guojia出手后,这个方向一跃成为各大高校科研院所的宠儿。

  推荐的学校单位:清华大学(余刚教授,POPs领域的权威专家,百度可以搜到)、南京大学韦斯教授(人工智能+非靶标筛查等3个方向,课题组气氛非常好)、南开大学汪磊老师(微塑料界内的大牛,质谱测试微塑料方法国内第一人)。

  推荐的研究院所单位: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毒理实验室,江桂斌院士任主任,对于环境化学方面的学生很友好,使用各类分析仪器手段,研究污染物的转化迁移、危害影响等。郑明辉、蔡亚歧、王亚韡、刘景富四位研究员都很厉害!

  其他单位,像是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国家地质实验手测试中心,也都涉及新污染物!各自侧重不同而已。

  环境新污染物火了!这几个科研单位,2025年前考研考博优先考虑!出坑机会! - 小妖镍的文章 - 知乎9059641bob手机网页版登录入口bob手机网页版登录入口bob手机网页版登录入口


标签:环境工程

【产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