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400-123-4567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公司新闻

新进展!深大近期科研成果一览bob手机网页版登录入口

时间:2023-02-20 18:14:04 文章作者:小编 点击:

  近日,深圳大学杨楚罗教授和曹啸松助理教授团队合理设计了一种具有刚性结构的新型含硒MR-TADF化合物BN-Se,利用硒元素的重原子效应,在不影响辐射跃迁速率的前提下极大增强了单三重态间的自旋轨道耦合,进而促进了ISC及RISC过程。该材料罕见地同时表现出了高摩尔消光系数(ε = 2.6 × 104 M−1 cm−1)、窄谱带发射(FWHM = 42 nm)、高光致发光量子产率(ΦPL = 99%)、高辐射跃迁速率(kr = 1.4×108 s-1)、高ISC效率(ΦISC = 88%)以及高RISC速率(kRISC = 1.6×106 s-1)。作为发光客体,其优异的发光性能和平衡的激子动力学过程使得BN-Se在OLED器件中不仅实现了高外量子效率(32.6%),效率滚降也得到了有效抑制(1000 cd m-2时衰减仅为1%)。作为光敏剂单元,该材料利用其高效的ISC过程和极低的固有能量损失,首次实现了蓝光(>

  近日,深圳大学杨楚罗教授和曹啸松助理教授团队合理设计了一种具有刚性结构的新型含硒MR-TADF化合物BN-Se,利用硒元素的重原子效应,在不影响辐射跃迁速率的前提下极大增强了单三重态间的自旋轨道耦合,进而促进了ISC及RISC过程。该材料罕见地同时表现出了高摩尔消光系数(ε = 2.6 × 104 M−1 cm−1)、窄谱带发射(FWHM = 42 nm)、高光致发光量子产率(ΦPL = 99%)、高辐射跃迁速率(kr = 1.4×108 s-1)、高ISC效率(ΦISC = 88%)以及高RISC速率(kRISC = 1.6×106 s-1)。作为发光客体,其优异的发光性能和平衡的激子动力学过程使得BN-Se在OLED器件中不仅实现了高外量子效率(32.6%),效率滚降也得到了有效抑制(1000 cd m-2时衰减仅为1%)。作为光敏剂单元,该材料利用其高效的ISC过程和极低的固有能量损失,首次实现了蓝光(

  多重共振型热活化延迟荧光(MR-TADF)材料由于其刚性发光骨架及独特的短程电荷转移特性,表现出窄带发光和高效率的优势,目前已成为有机电致发光领域研究的热点。与此同时,得益于它们极大的摩尔消光系数和较小的三重态敏化过程能量损失,深圳大学杨楚罗教授课题组证实了该类材料也可以作为纯有机三重态光敏剂应用于三重态-三重态湮灭上转换(TTA-UC)中(CCS Chem. 2022, 4, 3852-3863)。然而,MR-TADF材料由于受到自旋禁阻的限制,单三重态间自旋翻转过程往往较慢,极大制约了其光电性能。对于电致发光应用而言,其较小的反向系间窜跃(RISC)速率导致三重态激子浓度积累和高亮度下明显的效率滚降。对于上转换应用而言,其较低的系间窜跃(ISC)效率降低了三重态激子的存储能力,导致上转换量子产率低于10%。基于上述研究背景,如何开发具有高效自旋翻转特性的MR-TADF分子,是当前所面临的关键问题与挑战。

  二、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刘剑洪、张黔玲课题组连续发表锂电池和电催化系列研究论文6篇

  该综述系统回顾了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和电解质的气体演化机制;总结了防止气体演化的策略,包括电极材料和电解质之间的缓冲层构建、电极材料的优化和改性、电极组分和电解质结构设计、测试条件的调整等;对未来气体演化分析和抑制提出展望。

  在各种新开发的电池技术中,燃料电池可以同时满足高能量密度和安全性等要求。氧还原反应(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ORR, O2 + 2H2O + 4e− → 4OH−)作为阴极反应,其反应动力学迟缓,严重影响燃料电池的工作效率。有鉴于此,该论文利用独特的液态聚丙烯腈作为碳源,合成了类石墨烯负载的MnFeN8双核原子对结构,实验和理论计算结果表明,MnFeN8双核原子对结构由MnN4和FeN4共同组成,FeN4与MnN4之间存在电子相互作用,使FeN4结构的Fe中心转变为高自旋态,高自旋态中Fe的dz2轨道为半满状态,有利于ORR过程中含氧物种的吸、脱附,得益于催化位点独特的化学结构和电子结构。MnFeN8双核原子对结构的在碱性条件下半波电位达到0.918 V vs. RHE,优于商业Pt/C。理论研究表明,FeN4为ORR催化的位点,MnFeN8双核原子对中FeN4位点合理的d电子结构优化了ORR过程的吉布斯自由能,并且双金属位点结果有利于O-O键的断裂,进一步促进ORR过程。

  锂硫电池因具有高理论容量和低成本而被认为是未来最具潜力的储能体系,但其缓慢的动力学转化和严重的多硫化锂(LiPSs)穿梭效应严重地阻碍着它的商业化应用。探索高效的催化剂可有效促进多硫化锂中间产物的转化反应,从而抑制穿梭效应。该综述全面介绍和深入阐述了锂硫电池中单原子催化剂(SACs)的催化机理、结构和催化性能,并对SACs在锂硫电池不同组分中的实际与潜在应用进行总结,以期为设计具有高电催化性能的SACs和多原子催化剂提供新思路。

  本研究通过原位聚合的方法,在锂金属表面构建了人工聚合物/二维Ti3C2TX (MXene)固体电解质界面相(SEI)。聚合物层提供了良好的界面接触和对锂金属体积膨胀的良好适应性,降低了界面阻抗;另一方面,二维MXene有利于均匀的Li沉积和抑制界面副反应。上述结构使Li/SSE/Li电池在0.50 mAh cm−2的容量下保持约50 mV的稳定极化电压超过1000小时。它使Li/SSE/LiFePO4电池在1C时提供130.1 mAh g−1的容量,9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91.4%。因此,该论文提出的原位聚合方法可以促进锂金属电池的实际应用。

  bob手机网页版登录入口

  为克服当前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瓶颈,硅(Si)负极受到了学术界和企业界的特别关注。然而,硅负极在嵌脱锂过程中巨大的体积变化以及剧烈的界面副反应使其性能急剧下降,阻碍了其商业化应用。在充放电过程中,硅颗粒粉化伴随着离子/电子导电网络的破坏被认为是其性能衰减最重要的原因。因此,在电化学过程中维持电子和离子电导网络稳定对于硅负极性能的提高和未来的商业推广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报道了一种原位构建复合材料的方法制备得到三维网络状结构的离子/电子双导体包覆纳米硅负极材料(/C/CNTs)。该/C/CNTs负极具有出色的长循环稳定性(在1 A g−1的电流密度下,580次充放电循环后容量保留率为98.6%)和突出的倍率性能(在2 A g−1的电流密度下,放电比容量为734 mAh g−1)。研究结果表明,原位形成的快离子导体涂层有利于Li+的快速扩散,碳纳米管与非晶碳(聚乙烯吡咯烷酮衍生碳)构建的三维网络结构有效地增强了电极的结构稳定性,保持了电极导电网络的完整性。

  bob手机网页版登录入口


标签:环境工程

【产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