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400-123-4567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获评5A级社会组织bob手机网页版登录入口

时间:2023-05-20 05:32:25 文章作者:小编 点击:

  近日,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收到寄自山西省民政厅的一份5A级社会组织评估等级证书和一块牌匾,以肯定该基金会在社会公益事业方面所作出的贡献和成绩。

  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成立于2014年10月,由晋绥革命根据地创始人贺龙、林枫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后代与山西省兴县人民政府共同发起,旨在以公益事业回馈老区人民,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晋绥精神。

  成立八年多来,基金会晋绥儿女牢记老一辈殷切嘱托,矢志不渝回报老区人民,用真情反哺红色土地,不懈努力,薪火相传。

  在看到5A级等级证书和牌匾那一刻,贺龙元帅之女、基金会名誉理事长贺晓明难掩喜悦之情,特地将证书拿到父亲铜像前,以老区人民的信任和认可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并提笔写下“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一行字。

  基金会理事长是原中央晋绥分局书记林枫之子,对于基金会获评5A级社会组织,他深感这份信任弥足珍贵。

  表示,人最应该珍惜的,就是人民群众的信任。基金会坚持公益近十年,得到了山西省各级党委、政府、驻军的支持,得到了主管部门的指导,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帮助,得到了老区人民的关心和呵护,“这种感恩和信任是战争年代延续下来的,是人民的情怀!”

  对此,写下寄语,“鞠躬尽瘁,传承晋绥红色血脉;回报老区,公益事业薪火相传。”

  是的,扶贫济困,捐资助学,传承红色文化,弘扬吕梁精神。近十个冬夏春秋,基金会坚持公益、坚定信念,“接烈士回家,送孩子上学”,从未懈怠。

  这些年来,基金会晋绥儿女多次走进吕梁山,组织农民志愿者协助政府和驻军寻找八路军散葬烈士遗骸。截至今年清明,晋绥解放区烈士陵园已收迁安葬八路军烈士698位,其中578位是无名烈士。

  此外,基金会已连续七年在山西吕梁、忻州、临汾组织“晋绥情·阳光助学公益活动”,共捐款1459万元,资助兴县、临县、岚县、交城县、方山县、石楼县、代县、岢岚县、保德县、蒲县、隰县共2918名寒门学子圆梦大学。而今,受资助的学子学成不忘本,已有135名学生毕业后自觉为“晋绥公益助学基金”捐款,播撒一份爱心。

  寄语“鞠躬尽瘁,传承晋绥红色血脉;回报老区,公益事业薪火相传。” 基金会 供图

  铭记历史就是最好的传承。据了解,一路走来,基金会已为晋绥解放区烈士陵园绿化工程捐款523万元,为兴县修建9座抗战纪念碑亭捐款156万元,为修复代县“雁门关伏击战遗址”和兴县“西北农民银行旧址”捐款100万元,为抢救整理《抗战日报》(《晋绥日报》)史料并出版《晋绥日报研究文存》捐款60万元,为贺龙元帅家乡桑植县红军烈士陵园捐款50万元,为山西抗洪救灾捐款30万元,为山西多所山区乡村小学捐赠图书、教学设备175万元,为抗击疫情向湖北洪湖和山西兴县革命老区捐赠1500套防护服、500套护目镜、50000个口罩,为山区群众能坐上兴县至太原“蔡家崖号”客运列车出大山,为兴县关向应图书馆八十年的馆藏文物能得到国家专项资金的支持等,竭尽全力,不断协调,多方呼吁。

  基金会公益志愿者(左起:高玉堂、田小明、段晓飞、马小鸣、段翔)。基金会 供图

  对于这份认可和信任,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段晓飞无限感慨。他说,基金会悬挂着这么多牌匾和锦旗,每块牌匾和每面锦旗背后都有一段感人的故事,都讲述着晋绥这片红色热土和晋绥后代这份浓浓的情怀。

  “5A级不仅是认可、是厚爱,也是鞭策。我们会一如既往当好公益志愿者,传播正能量,不脱离群众,努力为老区乡亲们多做实事和好事。”段晓飞说。(记者 李川)bob手机网页版登录入口bob手机网页版登录入口


标签:绿化工程

【产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