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400-123-4567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bob手机网页版登录入口加快植树造林打造高原宜居环境

时间:2023-11-12 01:03:03 文章作者:小编 点击:

  家住市城关区鲁固社区的才央,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在工作之余,喜欢在公园里散步。多年来,下班后常去布达拉宫后的宗角禄康公园看龙潭湖里的鸳鸯和麻鸭,在湖畔成百上千年古柳树下徜徉;周末前往北郊拉鲁湿地看水鸟飞掠水面,远眺布达拉宫。

  近两年,她有了一个新的散步选择,那便是南山公园,这里有镶嵌草木之间的文化走廊,还有常年倒映布达拉宫的“镜湖”,周末还可以拾阶而上,登上南山山顶,远远地俯瞰圣城。

  占地1600余亩的南山公园原址十年前是河畔的一片荒滩沙地,南山脚下的草地被风沙日渐侵袭。才央回忆说,小时候冬天大风天气,南山附近经常刮起漫天的沙尘暴,时不时殃及古城区的鲁固社区,到处蒙着一层薄薄的沙尘。

  市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李宝平曾在市曲水县工作,那里是河与雅鲁藏布江的交汇处,也是沙尘起始之处。他向记者介绍道,十多年前,曲水县从12月底到次年4月中旬,每月有20多天下午都是沙尘天气,沙尘沿着河一路刮过城;而现在一年也难得几次,到市区基本被林木给挡住了。“这得益于我们的生态治理,河道治理、山体治理改变了我们的生产生活环境。”李宝平说。

  2008年,在大桥的南端,第一棵树上山试种成功;2011年,自治区林木科学研究院开展林木苗种试验,为南山绿化造林的选种和造林模式提供科学依据;2012年,启动南山造林绿化项目;2018年,实施“绿色围城”周边山体造林项目(北山),在北环线年,南北山绿化工程正式启动,也是西藏首个河谷地区规模化生态建设和修复的代表性工程。

  据李宝平介绍,南山绿化工程建设内容包括建造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生态风景林、生态植物园等,建设之初先后在不同海拔、不同立地类型的区域进行春季、雨季和秋季人工造林试验,成功实现“树上山”,自治区率先实现海拔3900米以上干旱半干旱山体人工造林零的突破。

  李宝平对多年来栽种的树木品种可谓如数家珍,白榆、山杏、黄花木、黄河桃、紫叶李、蓝月梅、绢毛蔷薇、互叶醉鱼草,中华沙棘、江孜沙棘,油松、樟子松、白皮松,巨柏、祁连圆柏、大果圆柏,赤槐、国槐、砂生槐、紫穗槐,北京杨、河北杨、小叶杨、新疆杨、藏川杨……其抑扬顿挫的熟练语调听着感觉在说单口相声。

  bob手机网页版登录入口

  说起十年前的植树造林活动,2013-2016年在当时的西藏自治区卫生厅工作的中央第七批干部罗云飞回忆道,每年“3·12”植树节,全区直属单位、市、山南市、日喀则市、昌都市等适合种植树木的市、县甚至各乡镇,公职人员都纷纷被动员起来进行植树活动。“自治区直属机关2015年、2016年都是在南山的半山坡上植树,对存活率未达到80%的山坡,来年还得进行补种”。可以说,南山绿化工程是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项目。“参与工程的有的回族、彝族同胞,有农牧区的藏族同志,也有来自四川、甘肃等内地农民工。”李宝平说,“除了主要由财政投入的资金外,也有全国工商联的各大企业会员捐资,还开发一种小程序由个人通过网络捐资认领树种。”

  南山公园的园林工人扎西告诉记者,十年前他刚参加工作时,南山山坡上还是光秃秃的,十年来他见证了小树长成大树。尤其是近年来,山坡上有了“树二代”、甚至出现了野生动物,南山公园也成为外地游客网红打卡地。据西藏当地媒体报道,2022年10月18日,出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唇鹿在河畔觅食、散步,甚至跳入河里游泳。

  从市林业和草原局了解到,仅2022年,包括南山公园在内的南北山绿化工程完成投资13.7亿元,完成营造林面积14万亩,其中人工造林9.4万亩、封育0.94万亩、点播造林3.6万亩、飞播造林0.07万亩。丰富的生态资源成为市民的“幸福不动产”。

  金秋十月,漫步在南山公园,秋意正显的山坡铺满青绿与橙黄,沿步道缓缓而上,环顾四周,风景秀丽,流水潺潺,远处的布达拉宫雄伟庄严。很难想象在10多年前的另一番景象。

  绿满的工程并未停止,目前,市正在组织实施新一轮南北山绿化工程。2022年,西藏自治区印发《南北山绿化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0年)》,计划总投资278.66亿元。规划明确了南北山绿化工程以河为主线,以山体两侧第一重山脊可视范围为重点,涉及市城关区、柳梧新区、堆龙德庆区、达孜区、曲水县、墨竹工卡县、林周县和山南市浪卡子县、贡嘎县9县(区)35个乡镇。

  bob手机网页版登录入口

  李宝平介绍,按照规划,到2030年要完成营造林206.7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20.6万亩,封山育林育草(含飞播造林)83.9万亩,森林提质增效2.2万亩。规划坚持遵循规律、因地制宜,加大科技攻关,明确海拔3900米以下区域以营造乔木林为主,海拔3900-4100米区域以营造灌木林为主,海拔4100米以上区域以封山育林育草(飞播造林)为主,为南北山绿化工程有效有序实施提供了科学行动路径。

  南北山绿化工程的持续实施将极大改善周边生态环境,增强区域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工程完成后,新增营造林面积将为现有南山绿化面积的600倍,年均可新增储水约4980万吨,固碳量22.91万吨,释氧量19.30万吨,保肥量2.71万吨,年生态价值14.85亿元。

  该工程同时将带动农牧民通过造林生产实践增收,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必将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赢。据统计,仅2022年参与南北山绿化劳务人数达50万人次,实现群众增收达5.9亿元。

  十年绿满是西藏生态发展的一个缩影。据西藏自治区新闻办公室发布的数据显示,迄今西藏全区50%的国土面积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年以来,平均每年为群众提供生态保护岗位53.7万个,累计兑现生态补偿金126亿元。越来越多的西藏市县加倍增绿,让民众感受到舒适宜居。

  色林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藏北那曲市申扎县,保护区内的色林错是西藏第一大湖泊,湖畔周边草原辽阔,是野生动物的家园。近年来,国家和西藏自治区财政累计投入3579万元,用于保护区湿地生态效益补偿项目支出,并对湿地生物多样性展开科学监测和保护。如今,在色林错湿地,游客们可以看到包括藏羚羊、斑头雁、灰鹤、黑颈鹤在内的多种珍稀动物。

  早在2014年,西藏自治区便启动了总投资达300亿元的“两江四河”流域造林绿化工程。“两江四河”指雅鲁藏布江、怒江及河、年楚河、雅砻河、狮泉河,“两江四河”流域覆盖全区7市(地)48个县(区)、389个乡(镇)、3162个行政村),集中了西藏自治区80%以上的人口。

  在山南市贡嘎县到桑日县之间,“两江四河”之一的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一条长160公里、宽1800米,面积约45万亩的“绿氆氇”已然成形。植被的覆盖带来了当地气候的改变。据了解,每年的沙尘天气已经从20世纪90年代的60余天降至如今的7天左右。

  西藏自治区始终坚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2021年,出台实施了《西藏自治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条例》。环境权保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自然生态保护取得新成效,2022年西藏自治区森林覆盖率达到12.31%。


标签:

【产品推荐】